Tuesday, February 17, 2009

秘魯-天空之城 [Extracted from Metro HK]

秘 魯,對很多香港人來說,或許只是一個地理名詞,但對「旅遊寫攝人」鄭幗恩(Celia)來說,秘魯卻是她畢生難忘的美地。去年中她花了6星期遊走秘魯,探 訪過「天空之城」,體會過印加古文化,回來寫成 新作《出走秘魯》,目的是想告訴香港人,神秘的秘魯其實也有可親的一面。
文 / 攝:本報記者陳詩欣 
圖:由受訪者和《明報出版社》提供

從來,有關秘魯的中文書不多,即使資訊爆炸的互聯網,要搜尋這個南美古國的資料亦非容易的事,難怪當Celia計劃到秘魯,朋友們的反應都是: 「沒可能吧!」,「危險嗎?」,「很遙遠的嗎?」。「出發前我對秘魯的印象也是空白的,只聽過有『天空之城』之稱的馬丘比丘(Machu Picchu)。這個迄立在高崖之上的古鎮遺跡,因為有天然群山作屏障,即使西班牙曾統治秘魯達300年,卻一直不知道這城的存在。就是這故事,吸引我很 想親身到這秘境一趟。」
行上「天空之城」

要踏足2400米以上的馬丘比丘,遊客可以從古斯科出發,舒舒服服乘坐火車到小鎮Aguas Calientes再轉乘巴士上山。不過,為了對印加文化有更深體會,Celia則選擇取道艱辛百倍的印加古道(Inca Trail),以一雙腿展開4日3夜的高山旅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為了保護古文明遺產,當地政府規定每天進入印加古道的遊客只限500人。Celia知道行古道等同耐力挑戰,於是當得悉申請成功後,她即開始每 日練習上落樓梯。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經過艱苦旅途終於來到馬丘比丘的Celia,眼前卻只看到一片矇矓,變幻不定的天氣將「天空之城」都埋在厚厚的雲海 裏。「好不容易千里迢迢行到這一步,很擔心看不到『天空之城』,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待,靜候陽光將雲霧都趕走。」等了數小時,雲霧終於都散去,宏偉壯觀的 馬丘比丘呈現眼前,Celia形容心情是興奮得不禁與同行者們歡呼大叫,連淚水也差點奪眶而出。













Celia的秘魯之行還有另一目的,就是窺探有關納斯卡線(Nazca Lines)的神秘傳說。位於沙漠區的納斯卡,因布滿縱橫交錯的線圖而聞名。這些線圖各有不同形狀,有猴子、蜘蛛、蜂鳥,甚至鯨魚等,至今仍沒有人知道複 雜如此的線條是誰繪製,目的又為何,有人則推測是外星人為日後重臨作的導航符號,令這地方倍添神秘色彩。

要清晰盡覽12個躺卧在遼闊沙漠的碩大線圖,除了從瞭望台作近觀外,Celia還建議乘坐小型飛機,從高空中俯瞰線圖。她說中午的陽光直射沙漠上的線圖,會令立體效果欠奉,因此於清晨或黄昏時間觀賞,則較為理想。

出外旅行,最怕食物口味不對,尤其對那些慣於「有飯落肚」的人,天天吃着沙律、麵包、馬鈴薯,恐怕連旅途上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。 Celia發現,原來秘魯人飲食習慣與東方人口味極其相近,愛以米飯為主,配以煮熟了的蔬菜,其中有一種名字Juana的菜餚,與雞肉和蔬菜同煮,十足十 香港的荷葉飯,是難得的異地「暖胃」感覺。
她又說秘魯人也愛吃雞吃羊,而且價錢便宜,燒雞一隻也只需港幣12元左右。她又發現在秘魯,單單馬鈴薯的種類便多達3千幾種,連玉米也多達30多種,甚麼顏色也有,簡直是眼界大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秘魯貨幣紙水低,除了食物,住宿使費也相當便宜。在南美,秘魯可說是旅遊大國,每年都吸引無數歐洲和美加人士到訪觀光,因此住宿設施在國內不少 觀光城市亦相當完善,且選擇極多,一般來說,約港幣200元已可租住不錯的旅館(inn),若想舒適些,亦可考慮入住跨國性5星酒店。據Celia親身經 驗,秘魯的ATM系統亦相當完善,自動櫃員機隨處可見,遊客要兌換當地貨幣可謂完全無難度。



No comments: